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学生研究员新学期第二期(总第七期)围读活动顺利举办
为进一步提升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学生研究员团队理论水平,引导研究院师生学好哲学、用好哲学,2024-2025学年第2学期《新大众哲学》读书会第二期(总第七期)活动于3月27日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顺利举办。本期读书会由学生研究员赵晨宁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陆阳副教授领读,聚焦唯物史观的核心要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现实意义。陆阳老师以“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时代使命”为主题展开领读,从多维度解析《新大众哲学》的理论内涵:一,唯物史观的革命性意义:陆阳指出,唯物史观作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强调“两大发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产推动历史进步,并批判了将经济因素视为唯一决定论的片面观点。他结合中国社会实际,指出学习研究唯物史观需落脚于中国社会的复杂性,以探寻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二,大众化的必要性:针对“为何马克思主义需大众化”的问题,陆阳强调,“大众化”是理论掌握群众的关键环节。他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通俗化历程:从艾思奇《大众哲学》的辩证唯物论启蒙,到韩树英《通俗哲学》的普及实践,再到王伟光《新大众哲学》对党校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彰显了理论贴近群众、指导实践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