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桌读书会第十期:杨谦教授为学生研究员讲授《共产党宣言》研究的几个问题

    为进一步增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学生研究员队伍的理论素养,引导青年学子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推出“经典著作·围读活动”系列读书会,本系列读书会首期活动58日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特邀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谦教授担任主讲,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相关理论问题学生研究员及自主报名的30学生参加了本次围读活动

本期读书会阅读书目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杨谦教授围绕《宣言》学习和研究的几个问题,从以下六个方面为与会师生带来精彩分享。首先,在署名方面,由恩格斯完成的《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共产主义原理》可以视为《宣言》的两个草稿,且《宣言》中多处显示马克思认同或者直接使用了恩格斯的观点,可以说,《宣言》虽是马克思一人执笔,但“马克思恩格斯”二人署名是当之无愧的。第二,关于《宣言》和七篇序言,要特别注意掌握七个序言阐述的主要理论,包括对待《宣言》应当采取“理论应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态度、《宣言》的性质和任务、《宣言》的基本思想、序言对《宣言》的重要补充等等。第三,在写作风格方面,《宣言》展现出了叙述历史的写作思路,从历史回顾的角度写出了资产阶级生产方式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阐发了无产阶级的产生、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以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同时,《宣言》战斗性的风格也在揭示资产阶级国家的实质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驳斥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攻击、揭露形形色色社会主义真实面目的过程中体现淋漓尽致。第四,《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包括阐述了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初步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以及系统阐释了共产主义理论。第五,《宣言》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第六,国外学界对《宣言》的评价。

杨谦教授指出,《共产党宣言》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她强调马院学子一定要打好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良好基础,学习经典著作不能停留在文本本身的理解,要善于举一反三于提炼基本原理善于联系现实问题去思考正如毛泽东主席百读《共产党宣言》的治学态度所示,真正的经典学习需经历“文本结构—原理重构—实践创新”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唯有将经典研读转化为观察世界的“望远镜”和改造现实的“解剖刀”,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从“书斋里的学问”到“行动中的指南”的升华。

最后,本次“经典著作·围读活动”读书会在与会师生的深入研学和大家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与会师生一致认为,主讲专家的深厚学术功底和宽广学术视野,不仅为大家带来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重温经典新视角,同时也是一场增进学术交流、启发创新思维的学术盛宴。



图文:赵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