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杂志发表研究院专家最新理论成果:王伟光 | 让学雷锋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精神引擎
时间: 2025-03-16     阅读:10
春风又抚江南岸,千里莺啼绿映红。在这最宜踏青的时刻,我应邀参加“第四届全国雷锋学校观摩交流会”来到全国文明城市张家港。在饱览江南水乡绝美春色的同时,深刻体悟六次荣膺“全国文明村”桂冠的永联村“以德润心、以文化人、以行践知,让学雷锋成为实现共富引擎”的宝贵经验,真的感到特别开心!

王伟光在“第四届全国雷锋学校观摩交流会”上的发言

2024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来自永联村的全国人大代表吴惠芳面对面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乡亲们追求高质量共同富裕带来的新变化和村民的幸福生活。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赞许说:“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你们是先行者,要把这个路子趟出来,要继续推进共同富裕,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①我深深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话的用意,言简意赅,含义深遂,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全面把握。把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同广泛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物质上和精神上“共同富裕”同步同进,意义重大。我先谈几点看法,供大家观摩交流时参考。

一、高质量的“共同富裕”是物质上的“共同富裕”与精神上的“共同富裕”的高度统一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最高境界就是实现共同富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创造的正确道路。因此,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选择的战略目标。
我们共产党人追求的“共同富裕”既是物质上的共同富裕,也是精神上的共同富裕,追求物质和精神“双共富”,既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在人类最美好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既实现了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们按需分配、共同富裕,又实现了精神上、道德上的自由全面发展,每个人都是精神上、道德上高尚的人。
我们讲的高质量的共同富裕,是既要物质上的共同富裕,也要精神上的共同富裕,这就是共产党人和全人类追求的最高愿景。作为最终通向共产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战略选择也必然是努力实现物质精神的“双共富”,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
永联村的同志概括得好:“口袋富+脑袋富=真正的共同富裕”。他们坚持这“两富”齐头并进,既要家家“仓癝实衣食足”,又要人人“知礼节明荣辱”,奋力加强全村的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明风气,着力提升村民文明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样做十分对头,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是符合人类社会必然发展趋势的。
以中国式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所在,也是伟大的历史任务。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一些西方国家虽然实现了现代化,但却造成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出现了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这样的现代化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违背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共产党人的主张。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摒弃并超越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坚守人民至上理念、共同致富的目标,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努力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抓好精神文明建设,逐步实现物质和精神齐头并进的高质量的共同富裕。
我们今天来永联村看到听到的恰恰正是一幅活生生的“人间双富美景”:数百项智能化科技革新的成果,释放出大量新质生产力,让永钢集团这样的高污染产业变成了“绿色发展的排头兵”,把永联人的“口袋富”支撑得更厚更实;持久务实的学雷锋活动,引领永联人的生活方式转入“高品质文明新形态”,让“脑袋富“引领“口袋富”,让“两个共富”的“永联样本”展示得“既好看又实惠”,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乡村振兴的典范。

二、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让学雷锋实现更高水平的“蔚然成风”

永联村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物质上的“共同富裕”,肯定不是共同富裕,而没有精神上的“共同富裕”,也不是共同富裕。物质上的“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而精神上的“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灵魂。只有既抓好物质上的“共同富裕”,又抓好精神上的“共同富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实现真正的高质量的共同富裕。广泛深入地开展学雷锋活动,是实现精神上的共同富裕、以带动和引领物质上的共同富裕的成功法宝。
观摩永联村的学雷锋活动,我觉得他们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把“学雷锋蔚然成风”的要求落实得扎实再扎实,实效再实效。“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23年2月在纪念全国开展学雷锋活动60周年时发出的庄严号召,对新时代新征程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具有极强的指导性。
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目前全国各地各单位,包括一些雷锋学校,在让学雷锋蔚然成风上,尚普遍存在一些差距:一是有人认为“学雷锋就只是学做好事”,这是对“学雷锋学什么”的内涵的片面性、表面性、狭隘性的认识;二是学雷锋不知往何处使劲,这是没有把握好学雷锋的精神实质和时代新要求;三是“学雷锋满足于一阵风”,满足于一时一事,缺乏久久为功的韧劲;四是举办学雷锋活动注重形式,不求实效,无意中做了不少“无用功”,如此等等。如不认真消除这些差距,再怎么强调“蔚然成风”也于事无补。所以,一定得真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让学雷锋蔚然成风,必须注重解决好影响“学雷锋蔚然成风”的四个问题:
一是切实解决“学雷锋学什么”的认识问题。学雷锋当然要重视做好事,但更要学习雷锋树立高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忠于党忠于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奉献人民,精技敬业,艰苦奋斗,锐意创新,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共产主义精神。
二是切实解决“学雷锋怎么学”的实践问题。201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中指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③要让学雷锋“蔚然成风”,须要坚持时时处处付诸行动的实践要求 ,从当下干起、从小事做起,由宏观的、大而全的形式向日常化、生活化、细微化拓展,达到学在平常、融入日常、化作经常,真正做到善于“时时处处学雷锋”。
三是解决好学雷锋持之以恒的坚持问题。学雷锋贵在坚持,也难在坚持。无论是谁,再普通的善行,坚持不懈就能谱写不普通的壮举;不管在哪,再平凡的岗位,恪尽职守也能成为不平凡的楷模。开展学雷锋活动必须做到久久为功,“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
四是解决好学雷锋反对形式主义的问题。开展学雷锋必须反对形式主义,务求实效。把好事办好,不断提升学雷锋的质量效益。要注重实质性评价,确保德者有得、好人好报。
同志们!现在,我们面前鲜灵灵地摆着一本让学雷锋在村民中蔚然成风的“永联样本”,越看越让人佩服!大家想想看,他们所以能做得那么好,是否能从他们的经验和做法中找到答案?

三、奋力打造让学雷锋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风的崭新格局

我觉得“学雷锋,致两富”的“永联样本”中,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打造出让学雷锋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风的崭新格局。大家今天从现场观摩中看到的南丰小学永联校区创办雷锋学校的过程和成果,会得到不少启示。
首先,要进一步认识“学雷锋从娃娃抓起”的战略意义。青少年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必须始终坚持“学雷锋从娃娃抓起”,让学雷锋活动在广大青少年中扎实持久。“永联样本”中关于抓好“入队、入团、入党的人生三部曲”为主题实践的青少年工作,为我们如何坚持“学雷锋从娃娃抓起”提供了榜样。他们这样做,既满足了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必需的精神营养和价值需求,顺应了青少年人才成长的规律;又引领了全社会的学雷锋活动。更重要的是,坚持“学雷锋从娃娃抓起”,适应了当今社会道德建设的现实状况,为落实中央加强全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厚德强国”战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可行经验。
其次,要规范化地创建“全国雷锋学校”。规范化的雷锋学校,是“让学雷锋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风”的可靠抓手和最佳载体。实践已经十分鲜明地证明 :创办雷锋学校可以帮助娃娃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争创雷锋学校活动,是把雷锋精神长期留在学校的“种子工程”,是确保学校成为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和价值观塑造的可靠基地,是确保“共同富裕”大业可持续并代代相传的根本保证。
第三,要大力推进“学雷锋规范读本进课堂工程”。我和戚建国上将在全国政协工作期间曾多次上提案强调这个问题。现在这项工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去年由人民出版社组织出版的《新时代,我们一起学雷锋》(小学初年级、小学高年级、中学 、职业中学四册本),是目前最规范的小学、中学和职业学校学生的学雷锋读本,建议选用。
还请大家注意,还有一种比较规范、适合于进课堂却能随时更新的学雷锋读本,那就是创刊不久的《雷小锋》杂志。《雷小锋》是雷锋杂志社专门为幼儿园、小学的小读者们创办的一本小朋友读物,是一个思政一体化的小课堂。为了办好这个教育娃娃们的小读本,雷锋杂志社的同志们也是下了大功夫的,我担任了编委会主任,教育部的鲁昕原副部长也担任了编委会副主任。一批专家教授组成了教研中心,为了适合孩子们的口味,为了能够进孩子们的头脑,编者找孩子们不知开了多少座谈会、策划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主题,把大道理掰碎了“喂”给小朋友。坚持这样做,是秉持一个科学的理念,就是共产主义思想的确立,新社会先进道德的确立,并不是让孩子们懂事了才确立,而是从他们哇哇学语的时候、从小接受知识灌输的时候就开始塑造。所以,我主张在该读本扉页上明确写上:时刻准备着,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本杂志为了进课堂让小读者普遍阅读,创造了不少新形式,做了很多试验,比方说漂流接力包阅读形式,一个一个班传递,实行了老师领读,小读者互读,真正实现了一本杂志可以全班看、全校看。我希望学校课堂也能借鉴这些创造性的阅读方式。
第四,打造一批践行雷锋精神的研学基地。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传承弘扬雷锋精神,“知”是基础、是前提,“信”是关键、是动力,“行”是重点、是目的,必须坚持以知促行,做到知行合一。一定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们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创办多样化的践学基地、劳动基地,在孩子们涉足的全域全程全时倡导社会文明新风,传承雷锋精神。我们今天观摩的“永联样本”中,这一条也做得非常好,值得推广,希望其他学校都跟上来,一个比一个做得更好!

①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3月5日下午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人民日报》2024年3月6日第2版。

②习近平:《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人民日报》2023年 2月24日第1版。

③习近平:《给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人民日报》2014年 3月6日 第 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