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前途命运暨当代国际形势研究”系列成果展示学术研讨会综述
本文载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2025年第1期
“学界动态”栏目
2024年10月17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前途命运暨当代国际形势研究”系列成果展示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召开。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南开大学终身教授王伟光,天津市政协原主席邢元敏,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浙江文史馆馆长、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王永昌,天津市社科联主席、南开大学原党委书记薛进文,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崔唯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原党委书记高京斋,天津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钟会兵,天津市委党校副校长丛屹等嘉宾及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
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南开大学原副校长、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新生等南开大学领导出席研讨会。研讨会由赵剑英主持,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王伟光教授作课题整体情况报告。他指出,“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前途命运暨当代国际形势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课题组紧紧围绕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前途命运暨当代国际形势研究,认真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一系列重要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重要批示,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创新发展以及国际问题的研究与学科建设贡献了应有的智慧。
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南开大学、重庆大学等十位专家分别就课题的十部著作成果进行了评述分享。
一、《大的历史时代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书评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颜利教授在评《大的历史时代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书时表示,该书是从大历史观的视角把握新时代的佳作。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与国际形势下,深刻揭示社会发展脉络、精准把握新时代发展特征、前瞻未来发展趋势,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该书做到了从哲学的高度即从大历史观的视角把握新时代,以鲜明的问题意识研究、分析、回答了“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何进入新时代”等时代问题,收录了多位学者的论文,是学界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认真研读的重要著作。
冯颜利认为该书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宏大的历史视野与深刻的理论剖析。尽管时代在变,但我们仍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一科学判断是基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我国现实发展状况的精准定位。该书将唯物史观作为历史时代的根本判断标准,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逻辑与现实意义,展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贡献和时代价值。该书详细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唯物史观大的“历史时代”的关联,指出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新时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必须正确认识并把握这一时代的本质特征。
二是内容丰富,汇集大家之言。作者们观点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形成了强大的学术合力,共同促成了该书丰富的内容和极高的学术价值,涵盖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多个方面的重大问题,全面而系统的论述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完整而清晰的理论框架,有助于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和发展脉络。
三是观点独到,发时代之先声,引领思想之潮。各位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对新时代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例如,王伟光教授提出的“唯物史观大的‘历史时代’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论断,不仅将新时代置于唯物史观的历史框架中进行考察,而且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内在联系。这一观点不仅为我们理解新时代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指导。
四是视角新颖,独树一帜之见。将唯物史观、世界发展大势、中国发展实际状况三条主线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研究视角,深入探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发展方位、社会主要矛盾、重大意义等问题,为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世界金融危机十年研究》书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部主任余斌研究员在评《世界金融危机十年研究》一书时表示,该书通过近十二年的研究时间跨度全面、准确地认清这场危机的实质,认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实质和走向。
该书指出,要科学认识美国金融危机的实质,只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书中批评了那些把美国金融危机归结到资本主义制度之外的次要层面的分析,指出必须从制度层面认识这场危机,进而提出要从制度、体制和对市场的调控管制等三个层面实现对金融危机的规避和防范,这对我们今天进一步开放金融体系、实现金融强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该书并不只是就金融危机研究金融危机,还研究了当代帝国主义新阶段的新特征,表明当代帝国主义处于新帝国主义阶段,而新帝国主义阶段是帝国主义的也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在这个阶段,新帝国主义主要凭借各种霸权攫取利益,而不再执着于通过生产来剥削工人,不再直接去干《资本论》中称为对资本家来说是倒霉的事情。因此,新帝国主义比旧帝国主义更加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该书还探讨了由世界金融危机引出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这样一个严肃问题。该书指出,从人类历史发展长河来看,我们正处在资本主义要逐步走向灭亡、社会主义要逐步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时代,在该时代,工人阶级处于努力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方位。世界金融危机孕育着世界左翼和社会主义的复兴。该书认为,中国有效抵御国际金融风险并取得重大成就,雄辩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正确性,昭示了中国人民所选择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旺盛生命力。
该书表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的科学论断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和处理国际问题》书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王维国教授表示,该书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还是他在思政课授课时一本非常重要的辅助教材。
该书是一部站位高远的解惑之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样一个望远镜和显微镜来看待研究国际问题,超越从政治人物的秉性、西方关系地缘政治理论去研究国际问题,真正让我们站在更高的视野解疑释惑。
该书是主题聚焦的权威之作。它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国际问题,既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又有中国特色,是对构建国际问题研究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尝试。该书具有强烈的理论感,努力形成关于国际问题研究具有极大引领性、原创性的成果,试图为我们研究新时代的国际问题充实新的经验、新的知识。该书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对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的研究,对延安时期国际问题的研究,包括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研究,启示我们研究国际问题,要把握历史规律,认识历史趋势,有一种大的历史观。该书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关于对国际问题的分析,对于中俄、中美、中日关系的分析,可以说为我们解决当下一些问题作了理论准备。
该书是正本清源的铸魂之作。这本著作是研究国际问题最后的落脚点,既通过对国际问题的研究增强我们的制度自信,又对似是而非的问题正本清源,比如如何看待国际问题、当前我们处于什么样的历史阶段等。该书既是正本清源的理论著作,也是开展思想教育的生动教科书。
四、《世界社会主义的趋势、问题与现状》书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原所长吴恩远研究员表示,该书研究的主要问题具有历史紧迫性和当代意义。苏联解体以来世界舆论对于社会主义的前途看法一片黯淡,有人断言是“社会主义时代的终结”。这种情况严重影响到我国青年学生树立和形成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世界观。因此,提振民众对社会主义前途的信心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意识形态领域的迫切任务。该书就是试图回答上述重要而紧迫问题的著作。
该书选择历史著作体裁的纪事本末体形式,以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为经,以事件发展为纬,完整展现了20—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四个组成部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产生、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20世纪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显示了社会主义前景的生命力。
该书具有深邃的理论性,书中写道:马克思主义哲学给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武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危机根源;科学社会主义则清楚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该书以社会主义发展无可辩驳的实践,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现实的状况、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证实了“现代资本主义行不通了”。与此相对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全世界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影响力。
五、《新冠肺炎疫情与国际时局》书评
南开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副主任纪亚光教授表示,王伟光教授主编的《新冠肺炎疫情与国际时局》一书既站在云端以宏大视野把握全局,又站在大地之上以人民的立场体察芸芸众生的酸甜苦辣,进而于纷繁复杂的时代大潮中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明确前进方向、推动社会进步,这无疑是一件极其艰难同时又十分必要、意义重大的研究工作。
他总结了该书的三个鲜明特点:
一是具有厚重的时代感和历史感。《新冠肺炎疫情与国际时局》紧紧围绕历史将走向何方而展开。开篇即指出观察今天的国际时局,首先要充分认清当前仍然处于马克思所指明的历史时代,既要看到疫情给国际时局带来的新变化,又要看到国际时局的本来面貌和实质,既不能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而看不清大势,又不能由于看不到疫情带来的新变化而识不清变数。对“不变”与“变”的深刻体察,反映出王伟光教授和各位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省思和对时代的深切观照。
二是具有高屋建瓴的思想性。《新冠肺炎疫情与国际时局》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的方法分析国际形势,从哲学的高度对新冠疫情下国际时局不变与变的关系进行深刻总结并指出,新冠肺炎疫情起到了历史加速器和催化剂的作用,使大变局的变量增加、变数增大,世界格局将迅速迎来新一轮的大调整、大改组、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将面临一系列新的机遇与挑战。只有充分厘清当今时代“不变”之中涌动着“大变”,和“大变”之中又蕴含着“不变”这一辩证关系,才能真正认清今天国际时局的内在逻辑、发展趋势和变化主线。
三是具有博大的人民情怀和人类情怀。《新冠肺炎疫情与国际时局》贯穿着对人类社会前途命运的关切。通过客观考察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比较分析世界各国应对疫情的举措,王伟光教授深刻指出:抗疫斗争既是和病毒作斗争,更根本的是与落后的社会制度作斗争。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是战胜疫情的正道。挽救世界,拯救人类,唯一的出路是靠社会主义,靠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人民政党,靠人民自觉自愿。这一论断不仅充满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更体现着博大的人民情怀、人类情怀,充分彰显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本色。
六、《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态势》书评
中国历史研究院张博副研究员以《天地风云间的人间正道》为题评论该书。他概括道,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如何把握好当今的世界格局与发展大势,如何认清当今世界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更好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方位以及世界人民谋求文明进步的探索发展,这些是《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态势》所回答和解释的重大问题。
首先,该书深刻洞察了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从170多年前《共产党宣言》发表,到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跌宕起伏,无不激荡着世界风云、影响着世界格局。该书以纵观世界的眼光、鞭辟入里的分析,内涵丰富、思虑深远,显现出严密的逻辑思辨力和较强的理论说服力。
其次,该书生动描摹了当代中国的旗帜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是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谷以来最为夺目、最具亮点的增长极,也无疑是世界社会主义走向振兴的中流砥柱和旗帜引领。该书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所取得的巨大胜利,特别是聚焦新时代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了中国不断成功开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充分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成功正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这一鲜明论断。
最后,该书有力宣示了从历史走向未来的沧桑正道。通过回顾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总结柏林墙倒塌的教训、梳理中东欧地区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重新评价斯大林的功过是非等,深刻分析了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书中又论述了欧洲发达国家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变化和美国共产党最新的策略主张,评析德国马列主义党的政策观点和西班牙共产党的战略调整等,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和最新动向。这种既有历史纵深感又有时代前瞻性的思考研究,深刻诠释了对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七、《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书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程恩富教授高度凝练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一书的点评:理论创新度高、科学批判性强、应对战略性准。
该书提出两个重要观点。第一,强调继承列宁对国际问题、对当代资本主义问题要进行阶级分析的观点。美国与中国的竞争或斗争是制度之争、道路之争。两种不同的制度和道路之争,实际也是一种主张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垄断资产阶级与主张社会主义的工人阶级之争,应上升到这个高度来认知。第二,该书重点谈到对时代问题的看法。大时代的本质和特性没有根本变化,还是帝国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同时也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20世纪以来,和平与战争、发展与遏制、合作与对抗、开放与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始终存在,不过具体内容有所变化。可以说21世纪的大时代是“新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时代”。
此外,该书指出,“从当前国际斗争态势来看,可以简明扼要地说,美帝国主义就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对手”,这是由当今世界主要矛盾决定的,这句话就是重要的战略思想。不是我国主动把美国作为竞争对手,而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非要把我国作为竞争对手,我们劝说无效。寄希望于劝说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国家是不行的,我国必须团结南方国家、分化西方国家,实行多方位反制和对等开放,这是非常重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该书指出新帝国主义必然要搞新殖民主义。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的《联合声明》直接提出反对新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把新殖民主义放到霸权主义之前;6月中联部部长在俄罗斯召开的反对新殖民主义会议上发言;8月两国总理签署的联合公报又强调反对新殖民主义。
八、《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实践成败经验教训考》书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粟瑞雪教授指出,该书不仅深化了对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解,还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首先,该书全面回顾了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实践,为读者呈现出清晰的历史脉络。不仅关注了政治和经济层面的变革,还深入探讨了文化、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变化,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复杂性。
其次,该书对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实践的教训进行了深入剖析。苏联东欧国家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过于强调计划和指令的作用,忽视了市场经济的活力;在政治上过于集权,忽视了民主和法治建设;在文化上过于教条和僵化,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和文化多样性。这些教训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最后,该书不仅全面回顾了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实践,而且深入剖析了其成败的原因和教训,为当前和未来的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和实践指导。该书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洞察力和理论分析力,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的著作。
总的来说,《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实践成败经验教训考》一书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该书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挑战。
九、《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前途命运暨当代国际形势研究》书评
南开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凤义教授以《坚持科学方法论认识当代国际问题》为题,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该书用什么样的方法论认识当代国际形势、如何认识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等四个方面展开评述。
首先,该书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批驳一些错误的思想认识方法基础上,对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发展趋势、两种制度的辩证关系作出科学论证和分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指导意义。
其次,该书坚持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规律体系认识经济活动的科学方法,深刻提出从三个层次认识金融危机问题:第一个层次是制度层次,美国金融危机进而导致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从根本上看是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造成的;第二个层次是体制层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存在根本局限性,这恰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之所在;第三个层次是市场经济运行层次,也就是“华尔街模式”这种金融垄断资本的逐利模式造成的。
再次,该书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自身发展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三个层次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作出判断。
最后,该书坚持从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出发,提出三个基本判断:一是资本主义世界由于金融—经济危机带来的资本主义制度系统性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在朝着基本矛盾不断深化、制度走向衰落的方向发展。尽管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日益显现。二是美国资本主义越发呈现出帝国主义的腐朽性、侵略性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朝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稳步前行,符合人类历史发展潮流。三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优势越发明显,中美博弈斗而不破,要在两种制度并存中加快发展。
十、《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论》书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孙兆阳副研究员针对《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论》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特征,如何正确认识和判断当前国际形势,采取什么样的国际斗争战略和策略是正确开展国际合作与斗争首要解决的问题。《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论》以十个章节,从当今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两条道路的前途命运这一重大现实问题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分析当前的国际热点问题,深入研究资本主义演变的最新阶段和最新特征,科学判断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态势,从而得出了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阶段,是新型帝国主义的重要论断。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对于本书的理解。
一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探索。为构建起当代资本主义研究领域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提供思想性、理论性资源,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典范。
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深刻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主题、主线、主流与本质特征,深入思考和回答了大众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的思想困惑,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新特征,阐释了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及新型帝国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并提出了国际斗争战略策略。
三是深刻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新特征的理论价值。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发展成为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新型帝国主义,但仍然是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最后阶段,这是从当代资本主义本质出发作出的重大论断。
四是为采取正确的国际斗争战略策略提供借鉴的实践意义。该书指出资本主义进入前所未有的萧条期,美国进入了不可逆转的衰落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代晓妍,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讲师;
马红英,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