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学生研究员团队理论水平,引导研究院师生学好哲学、用好哲学,第三期《新大众哲学》围读活动于11月28日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顺利举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齐艳红领读指导,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代晓妍、全体学生研究员参加。
本期读书会围绕《新大众哲学》“辩证法篇”进行阅读。齐艳红从辩证法在中西方共有的思想渊源谈起,以“古代智慧的灵光”为开始带领大家了解辩证法的发展历史,进而引导大家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在哲学史上的重大变革地位。齐艳红指出,形而上学与辩证法长期在哲学思想史上处于竞争状态,而辩证法不是单纯的形式逻辑,是内容逻辑;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没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才真正完成了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有机结合。她鼓励各位师生将科学世界观转化为实践指导,践行“五个坚持”“五个防止”。
学生研究员孔维雪向与会同学汇报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在集体研讨环节,马红英、张嘉林等学生研究员各抒己见,分享阅读的体验和心得,就“如何按照唯物辩证法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主次关系”等话题展开讨论,齐艳红针对同学们的提问一一详细作答指导,读书会在严肃而活泼的学术氛围中顺利结束。
读书会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分享了参加读书会的感受。
学生研究员郑香燕:辩证法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很难把握的一部分内容,而《新大众哲学》的哲学篇章,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家喻户晓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马克思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既具有通俗性,便于非哲学专业的读者理解,又具有学理性,适合哲学专业的读者阅读反思。除此之外,这部分内容联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我在阅读过程中,深刻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让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不是悬于社会实际之上的空中楼阁,不是只供相关专业学者研究的晦涩理论,而是贴近生活、指导生活的方法论。
学生研究员赵思齐:近期,在研究院的组织与领导下,我们和诸位老师们一起研读了王伟光院长的《新大众哲学》一书。刚拿到书的我着实有些意外,我以为这会是一本非常晦涩难懂的书。但从导论开始,我就感觉自己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我脑海中的哲学世界简直变成了另一种模样。王伟光院长以极为简洁诙谐的语言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哲学的世界中,原来这个世界不只是一个个的文字与庄严的大殿,还有鸟语花香的森林,有历史长河的波流,还有时空穿梭的美妙,原来哲学的世界竟是这般!
学生研究员胡湘婉:此次读书会,齐老师带领我们阅读了《新大众哲学》中的“辩证法篇”。以“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如何理解最彻底最完备的辩证法形态”两个问题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进行了深入思考,让我深感其思想的深邃与实用。辩证法不仅是揭露矛盾、追求真理的方法,更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工具。书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奥的哲学原理阐述得淋漓尽致。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坚持辩证法,才能从普遍联系的观点出发看问题,避免片面性;只有认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才能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阅读此书以及参加读书会的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哲学知识、提高了我的思辨能力,更通过老师导学、研学交流的方式拓宽了我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学生研究员孔维雪:这本书将晦涩难懂的哲学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生活实例展现出来,如以“田忌赛马”来阐述系统思维,让没有哲学基础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打破了人们对哲学艰深的刻板印象。书中关注社会热点与现实问题,像分析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时运用矛盾分析法,使哲学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能指导人们认识和解决实际生活中各类问题的有力工具。结合当代社会发展,探讨了网络时代的思维变革、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等前沿话题,为读者提供了看待新事物、新现象的哲学视角,体现了哲学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创新。帮助读者学会辩证思维,在面对困难和抉择时,能更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避免片面和极端。通过对人生价值、道德伦理等问题的哲学思考,促使读者反思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更加懂得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守内心的原则和追求。降低了哲学的门槛,让哲学走进大众,对于提高全民的哲学素养、促进文化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书中的哲学思想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有助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更好地把握规律,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新大众哲学》真正意义上贯彻“为大众而写,为大众而用”的创作理念,专题品牌读书会则为学生研究员团队深入学习这一精品著作搭建了良好平台。与会师生均表示受益匪浅,对“照辩证法办事”有了深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