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四周年成果巡礼第一期
时间: 2023-10-23     阅读:60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自2019年9月成立以来,始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作为重中之重,紧扣“一三七十”整体规划目标,围绕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积极推进创新性研究,坚持开放共享与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一流专家队伍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后备人才培养,注重加强智库建设,充分发挥在服务京津冀发展战略中的咨政建言、服务社会功能,力打造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重镇、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高端理论型智库和高效阐释传播平台

研究院注重“头雁效应”“专兼结合”“老中青传帮带”,在院长王伟光教授的示范带领下,一批中青年人才逐渐焕发出研究与创新活力,撰写重要学术著作、刊发重量级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实践进行理论阐释和经验总结。建院四年来,已出版著作近50部,发表理论文章170余篇、资政报告10余篇

近期,研究院将对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集中展示,推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建院四周年成果巡礼,以此烛照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最新动态,借此向各位专家学者致以感谢和敬意。


● 1、 构建中华思想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派——关于研究编撰中华思想通史的若干问题

王伟光

《中国社会科学》

2019年第11期

  摘要:构建中华思想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派,是中华思想史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站在时代高度,把握时代主题,梳理、提炼中华优秀思想的脉络和精华;一以贯之地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中华思想史研究的全过程。必须始终坚持从社会存在出发的原则,实现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坚持从人民立场出发的原则,书写人民思想史;坚持从占统治地位思想出发的原则,提炼主流意识形态脉络和线索;坚持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出发的原则,把思想史人物及其思想成果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坚持从思想斗争史出发的原则,梳理中华思想对立与斗争、借鉴与融合的主线索。既要继承传统更要勇于创新,既要立足中国又要放眼世界,从主流意识形态的视角,挖掘出蕴含在中华优秀传统思想中的主流精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服务。

扫码阅读全文


● 2、 崇高的理想 不懈的追求——论从“大同”社会理想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

王伟光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0年第5期

  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具天赋的民族,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提出了“大同”社会的理想,几千年一路传承下来,直至今天习近平同志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大同”社会理想表现出中华民族崇高的理想追求和聪慧的中国精神,但以往不同历史时期“大同”社会理想的提出和论述永远无法超出那个时代和历史条件的局限。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真诚信仰"大同”理想,并能把“大同”理想付诸实践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工人阶级政党,其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最终实现无阶级的“天下为公”的共产主义“大同”理想而砥砺奋斗。

扫码阅读全文

● 3、准确识变 科学应变 主动求变

王伟光

《人民日报》

2020年9月25日第13版

摘要:<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一重要论断彰显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有效应对危机中抓住新机、开拓新局。

扫码阅读全文

● 4、《新大众哲学(简明本)》

王伟光  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年12月

内容简介: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从总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价值论、人生观七个方面围绕新时代的新问题展开了哲学诠释。全书接续了艾思奇《大众哲学》的风格——紧扣时代脉搏,密切联系中国实际,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道理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的笔法、贴近大众的语言,通俗而生动地表达了出来,很好地将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提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加以分析与阐明,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

5、《世界金融危机十年研究》

王伟光  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年10月

内容简介: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前途命运暨当代国际形势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二,收录了课题组关于世界金融危机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距今已经十余年,这场危机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全面衰退,资本主义头等强国美国实力全面下降。纵观改革开放的中国,却出现了一番“西方不亮东方亮”“风景这边独好”的景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世界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低谷,马克思主义彰显真理的强大威力。

6、《新大众哲学(教材版)》

王伟光  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0年7月

内容简介:《新大众哲学》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从总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等方面围绕时代问题展开哲学诠释,力求将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提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加以分析与阐明,在回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进程中,力争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

《新大众哲学》是为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生准备的参考教材,也可供全国大学生、研究生学习哲学参考之用。

7、《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与世界秩序》

赵剑英  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0年8月

内容简介:2019年年底至今,一种前所未遇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席卷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迄今已在全球造成上千万人感染,数十万人死亡。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似乎比过去二十年充满着更多不确定性的时代;新冠肺炎疫情也必将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改写或重规人类历史进程的实实在在的“黑天鹅”事件。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有至少两大方面的问题急需中国学界从历史经验和学术视角出发,予以解答和展望。其一,如何看待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其二,如何看待后疫情时代的中国。本书由20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合力编写,从宏观经济和国际关系等学科角度,探讨经济全球化的走向、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受疫情冲击的产业链以及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秩序、全球治理与大国关系等被广泛关注与争论的核心议题。

8、《中国社会形态史纲》

王伟光  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2020年9月

内容简介: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演变一般规律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历史顺序,是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经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而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的历史进程,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五形态”学说。

中国历史发展在经历了两百多万年的原始社会、两千多年的奴隶社会、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成了既有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又有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独特性的社会形态演进与发展道路。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演变一般规律理论即“五形态”学说为指导,结合中国历史的特殊性,探讨中国历史发展道路上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组织形态,以及相应的阶级关系变化与社会历史演进的辩证关系。

●9、《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和处理国际问题》

王伟光  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0年9月

内容简介:该书由五部分组成,分别为全面掌握观察处理国际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认识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分析重大国际关系的变化与走势;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外国际关系理论述评。

●10、《浙商 如何应对大变局和黑天鹅》

王永昌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0年9月

内容简介:本书共分为六篇。“风采篇”记录了浙商代表中的经典实践故事,“超越篇”和“奋进篇”展现了浙商创新创业的时代实践,“风骨篇”重点闸述了浙商精神和情怀,“致敬篇”是对改革开放40多年浙商发展路程的总结,对浙商群体表达了深切的敬意,而“情怀篇”则收录了笔者歌咏浙商的五首诗和歌。本书从不同侧面寻找浙商成长的故事,回答浙商应对时局、克服困难、提升发展的逻辑。

●11、《中国道路的哲学形态》

赵剑英  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0年9月

内容简介:本书是“首届中国哲学家论坛暨当代中国哲学形态研讨会”论文集。十余名中国哲学家围绕中国道路成功的哲学之道这一主题,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分析了建构当代中国哲学形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阐释了当代中国哲学形态的思想内涵、理论逻辑、标识性概念等,并从当今时代的深刻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中西马思想资源的融通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如何探化对建构当代中国哲学形态的研究。

●1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王伟光

《红旗文稿》

2020年第7期

摘要:<正>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与大众化的关系作了经典的概括:"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67页)。马克思主义是为了人民、来自人民、依靠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色,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性这一根本属性的具体体现。实现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永恒课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和不朽的现实意义。

扫码阅读全文

●1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百年来中国历史进程的深刻昭示

王伟光

《党建》

2020年第8期

摘要:<正>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明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历史深刻昭示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

扫码阅读全文:


●14、立足中国社会形态演变 科学探索中华思想发展

王伟光

《天津日报》

2020年1月13日第14版

摘要:<正>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理论学术的旗帜和灵魂。在中华思想史研究领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最紧迫的就是始终高扬唯物史观旗帜,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扫码阅读全文

●15、从战略高度认识和发展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王伟光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2020年第6期

摘要:在大的历史时代进程中,中国与俄罗斯两个民族是有承继性、共同性的,具有深厚的合作基础;中俄两国有着久远深厚的合作历史,友好合作是总趋向;中俄相互依存度很高,重视发展中俄战略协作关系是不二的战略选择。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以来,中俄两国人民在多方面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两国都要集中于国内的改革发展。为了实现各自民族复兴的远大目标,中俄两国都要努力创造外部和平环境。中俄关系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稳定因素,对华关系是俄外交的优先方向。中俄两国是具有重大世界影响的大国,中俄战略合作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出两国双边及其所在地区,在世界和平稳定大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两国关系处于密切合作、健康发展的阶段,维护好、发展好、巩固好中俄关系是双方共同的历史责任。

扫码阅读全文

●16、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哲学基础探析

赵剑英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20年第8期

摘要: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习近平外交思想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光辉与中国哲学智慧。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观察和把握当今时代历史方位与特征的大历史观,这是构成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基础和科学依据。第二,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的崇高理想,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论基础。第三,关于要增强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能力的重要论述,为做好外交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引。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其深刻的历史规定性和文化规定性,这决定了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和战略。深刻理解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哲学基础,对于准确把握习近平外交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扫码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