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1世纪马克思主义高峰论坛在津举办,来自30余家科研机构和知名高校的近百位专家学者与会,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思考研讨,展示最新成果,也强有力地宣传了天津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成绩。这是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建院一周年首次开展的论坛,一年来,研究院在学术平台、人才智库、理论创新、交流合作与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对标国家战略需求和天津发展需求
“自成立以来,研究院充分整合南开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优势学术资源,着眼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专注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领域内交流合作,致力打造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重镇、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高端理论型智库和高效阐释传播平台。”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王伟光教授说。
据南开大学党委书记、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庆山介绍,研究院对标国家战略和天津发展需求,自主组建了12个研究中心,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关系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专项攻关。同时,研究院致力于搭建高水平合作平台,与天津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开展战略合作,以解决天津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目标搭建研究平台;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建立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等单位合作,共办学术期刊等。
建一流队伍 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
“人才是‘兴院之源’。”南开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新生表示,研究院坚持开放共享与持续发展的原则,专兼结合组建了一流研究队伍,联合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
据了解,研究院基于良好的平台建设和“专兼结合、兼职为主”的开放式聘任机制,目前已形成包括特聘专家、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各二级中心研究人员在内200余人的老中青结合的优质学术人才队伍,辐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法学、文学阐释学等研究领域,其中不乏学部委员、讲席教授等。
此外,该研究院前置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后备人才选拔端口,把人才选拔重点聚焦于南开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扎实推进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研究院今年首批面向全国招收了优秀硕士研究生10人、博士研究生3人,2021年还将计划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16人。”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办公室主任纪亚光教授说,“我们对有潜质的学生开放研究平台,将参与学术研究工作列为‘必修学分’。”
将理论创新作为“强院之魂”
围绕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院积极推进创新性研究。其中,王伟光教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撰写《新大众哲学》,出版《新大众哲学(简明本)》《新大众哲学(教材版)》和《新大众哲学(少儿版)》;由他担任编委会主任的重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重点项目“中华思想通史”将推出16卷本《中华思想通史》,并产生一批厚重的学术成果,包括《中华思想通史资料长编》《中华思想史纲》《中华思想通史》(插图本)等。张政文教授撰写《历史虚无主义阐释观的迷失与阐释的知识图谱重建》,深刻阐释了在当代历史书写中务须坚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回归历史的真实性、真理性、知识性。王新生教授撰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意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研究”的阶段性重要成果之一。
另外,研究院集中力量,高效打造学术经典。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研究院组织学者展开深入研究,打造《百年风华──中国共产党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新时代政治思维方式研究专项丛书》等经典丛书,均列入天津市重点支持专项,即将付梓出版。
“今后一个时期,研究院将重点对标天津‘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专项研究;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特别是天津发展需要,提供咨询报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宣传阐释方面组织撰写刊发理论文章,多发‘天津声音’,切实为实现天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王伟光说。(记者 姜凝)